

六排漿座大型攻擊艦 - 努米底亞貴族步兵
這些大型戰艦令敵人生畏,還對他們造成威脅。這些好戰的努米底亞人要求得到對陣他們卻幸存的人的尊重。
隨著幾個世紀的過去,海軍戰術和需求在地中海發生了變化。艦船有變得更大的趨勢,部分是國家或王朝力量的展現: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非常喜歡大型艦船,在物質方面展示他們的財富和影響力。這些「多槳戰船」,不適合在戰鬥中衝撞。實際上它們的槳數並不比更小的艦船要多;他們相比較小的艦船,每支槳對應更多槳手。羅馬和希臘的六槳船有一對槳,每支槳有3個槳手,似乎是較小艦船的超大尺寸版。即使這樣,由於巨大的質量和強大的構造,它們移動很慢,幾乎不能在需要利用敵人失誤的時候急轉彎。相反,大型艦船利用它們寬闊的甲板和巨大的運載能力成為了步兵和投射部隊的戰鬥平台。利用登船或遠程投射擊敗敵軍;海戰從戰鬥方法而言回到了原地,雖然艦船得到了顯著發展。
(努米底亞貴族步兵)
努米底亞有著強烈的武士傳統,一方面是因為東部的馬西利斯人和西部的馬賽利斯人長期不合,並且多次發生內戰。在迦太基之戰中,他們不斷改變陣營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並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馬之戰中,以單獨一個國家的身份出現。迦太基的衰落,促使努比底亞人開始進行土地擴張。而且還導致了發生於公元前112年至105年與羅馬的朱古達戰爭。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在岳父博庫斯的背叛下失敗。儘管努米底亞人因騎兵而聞名,但他們的步兵也十分強大。在評論尤里烏斯·凱撒關於朱巴支援西庇阿(發生在公元前45年的塔普蘇斯之戰前)的演講中,歷史學家蘇維托尼烏斯在他的羅馬軍隊著作中,提到了一個術語「努米底亞軍團」。這表明一些努米底亞人具有羅馬式的作戰風格,並且具有統一配備。努米底亞人經常採納其他國家的戰術和戰爭機器,例如大圓盾式的盾牌和重甲步兵式的長矛。
繁體中文化: 巴哈姆特全軍破敵板
![]() |
Unit Name 六排漿座大型攻擊艦 - 努米底亞貴族步兵 |
Main Unit Key Num_Noble_Six |
Land Unit Key Num_Noble_Infantry |
Naval Unit Key egyptian_six |
Soldiers 160 |
Category 重型船隻 |
Class 近戰艦船 |
自定義戰鬥 價格 1250 |
募兵經費 1250 |
Upkeep Cost 250 |
遠程傷害 32 |
├ Missile Weapon rome_javelin_precursor |
├ Projectile javelin_prec |
├ Missile Damage 20 |
├ Missile Ap Damage 12 |
└ Base Reload Time 15 |
精準 5 |
射程 40 |
Reload 0 |
每分鐘射速 4 |
彈藥 2 |
船隻耐久 1206 |
└ Ship egyptian_six |
船隻速度 5 |
近戰 34 |
武器傷害 29 |
├ Melee Weapon rome_spear_elite |
├ 近程傷害基地 24 |
├ 近戰法術傷害 5 |
├ Armour Piercing No |
├ 對抗騎兵加成 20 |
├ 對抗大象時有加成 20 |
└ 對抗步兵時有加成 0 |
衝鋒加成 29 |
近戰防禦 63 |
├ Base Defence 38 |
├ Shield thureos |
└ 盾牌防禦 25 |
甲胄 75 |
├ 甲胄 mail |
├ Armour Defence 40 |
└ 盾牌護甲 35 |
健康 65 |
├ Man Entity rome_infantry_very_heavy |
├ Man Health 45 |
└ Bonus Hit Points 20 |
基礎士氣 70 |
技能
六排漿座大型攻擊艦- 奮力劃漿30
增加30次划槳速度。
船速
- 騎兵對抗策略
在更長時間內提升單位抵抗敵軍衝鋒的能力,尤其是針對騎兵衝鋒。
激勵,近戰防禦,武器傷害 - 方陣
單位靠攏形成方陣。
盾牌強度,盔甲強度
無法移動 - 盾牌屏障
單位舉起盾牌組成靜止防禦陣型。
對抗騎兵加成,激勵,近戰防禦,盾牌強度
無法移動
屬性
- 軍紀嚴整
該單位在將領死亡時士氣不會下降。並會在隊伍散開後重新集合。 - 陣型攻擊
該單位在近戰時會保持陣型。 - 隱藏(森林)
該單位可以隱藏在森林中,除非敵人太過靠近。 - 抵抗高溫
該單位在沙漠中不易疲勞。
優點和弱點
六排漿座大型攻擊艦- 很好的船體強度
- 成員數量很多
- 速度慢
- 強大的衝撞能力
- 接舷戰能力非常強
- 很好的防禦單位
- 低傷害但是穿甲能力一般
- 攻擊力一般
- 士氣不錯
派系可用 | |
---|---|
Grand Campaign | |
Hannibal at the Gates | |
Rise of the Republic |